眼下,離大學新生報到日期已經沒剩幾天了,家長在這個周末集中為孩子購置入學的“行頭”。在沈城各大商場,都掀起了開學消費的熱潮。不過,在選購學習用品上,家長們比較頭疼,因為購買檔次太高的,怕被說成炫富;檔次不夠,又拿不出手。
開學季變成“消費季”
這個周末,無論是線下的實體店,還是線上的網購平臺,商家們都瞄準了準大學生一族,將開學季變成了“消費季”。位于中街上的一些商場,幾乎家家都在做開學季的促銷,在電子設備、箱包、運動服飾等賣場,“大一曬裝備”“開學早武裝”“通知書換低價”等促銷展板,隨處可見。
在各大網絡購物平臺,以“開學季”為主題的優(yōu)惠活動,則更赤裸裸地比拼價格,特別是智能手表、微單相機以及Pad這三大品類,多家網購平臺都直接貼出了最低價,而且活動內容也很多,有的上傳錄取通知書購買,能享受減免;有的通過指定渠道付款,能參加抽獎……據一家網購平臺統計,7月和8月初的開學季前期,智能手表的銷售量與6月份相比,上漲230%,Pad的銷售增幅更是高達405%。目前這幾天,依然處于持續(xù)熱銷當中。
大學“裝備”兩三萬元
記者在一些電子產品賣場看到,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是準大學生的家長。他們說,在上大學之前,一直限制孩子使用數碼產品、通訊設備,現在考上大學了,手機、電腦等必須全面放開了。所以,從筆記本電腦到平板電腦,從頻繁更新換代的智能手機到動輒上萬元的單反相機,種類繁多、價格昂貴的電子產品成為大學生心中的“必需品”。
“光給孩子買手機和電腦,就花了將近兩萬元錢。”一位家長說。另一位家長也算了賬:手機5300元、電腦5800元、床上用品1500元、學費和生活費1萬元,還有服裝已經花了2000元,但是還不夠,總開支預計為3萬元。很多家長表示,除了電子產品,服裝花費也是大頭兒,因為九、十月份,正是夏轉秋的季節(jié),到了12月,又是冬天了,一學期4個月,經歷3個季節(jié),衣物總得置辦的多一些。
家長們糾結品牌選擇
關于開學裝備的品牌選擇,家長們也很頭疼。在一家賣場的筆記本區(qū)域,張女士帶著她的女兒轉悠了好幾圈,也沒拿定主意。張女士說,預算早就做好了,只是不知道選擇什么品牌。女兒想買個大品牌,配置低些也行,但媽媽擔心被新同學視為“炫富”,想換成一般的品牌,又怕丟面子,影響孩子和同學們的人際交往。
大多數家長表示,送孩子去外地上大學,第一年的花費是最貴的,一般都要花掉兩三個月的工資,所以希望先買一些普通品牌的電子產品,以后可以以舊換新。準大學生的消費觀則要“超錢”得多,針對高昂的電子產品,他們普遍可以接受分期付款的購買方式。業(yè)內人士提醒說,準大學生在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方面,還是應該量力而行,不可助長攀比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