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聯邦政府資助的一份最新勞動力研究顯示,成千上萬的女性技術移民遭遇求職難。為了找到工作,她們要么被迫改變職業(yè)軌道,要么被迫接受更低層次的職位。 移民機構“AMES”完成的這份報告稱,澳大利亞女性移民的“隱形資產”——專業(yè)技能和潛在價值,都沒有在澳大利亞得到充分利用。 來自中國香港地區(qū)的蔡英華(音)在2011年與丈夫一起移民來到澳大利亞,并定居在墨爾本東南部地區(qū)。她精通三種語言、擁有美國大學學位及多年的銀行業(yè)、金融和IT工作經驗,她本以為自己很快就能找到工作,最后卻花了4年時間才找到。她說:“盡管這里(澳大利亞)現在已經是我的祖國,但在香港時我從沒覺得找工作這么困難。我就是不明白為何找工作對于我會這么難。 ” 直到2015年,蔡英華才在澳新銀行(ANZ)找到一份私人銀行家的兼職工作。 她說:“我經歷了很多才看見這一絲希望之光,現在我覺得很幸福。我要對其他女性說,千萬不要放棄希望?!卑穆摪钫难芯窟€顯示,在2010至2015年期間,有15.7萬名年齡在18歲以上的女性通過家庭類移民簽證來澳,其中主要都是伴侶或配偶;同期有超過18.1萬女性以技術移民類簽證來澳,其中有逾7成均已婚或有伴侶。 研究發(fā)現,這些通過伴侶完成移民的女性在勞動力市場上遇到了很大障礙,而非澳大利亞背景的女性失業(yè)率更是本土背景女性的兩倍,因此政府才進行了這份研究,旨在了解移民女性求職中的經驗和困難,幫助她們更好地進入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