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女,中共黨員,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本科學歷。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和研究工作,取得大量成績,獲得了“青羊名師”、區(qū)學科帶頭人等稱號。四川省特級教師后備人選,省小學語文講師團成員。曾獲“成都市第七屆十大優(yōu)秀青年”、“成都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等稱號。從事語文教學二十年,教學風格親切、民主,深受學生喜愛,是楊紅櫻所寫小說《女生日記》中羅老師的人物原型。論文與教案獲得過省、市一等獎并在刊物上發(fā)表;參與或組織研究省、市、區(qū)的多項課題,獲得過省、市的一、二等獎;曾接受過中國教育報、省教育導報、省教育電視臺專訪,其專訪節(jié)目還在中央教育電視臺播出。多次參加省市電視臺教育節(jié)目的制作。
從2001年開始,擔任校長職務.勝西小學在其領導下,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教學質量,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先后獲得了“四川省教師基本功訓練示范校”、“成都市校長培訓基地”、“成都市校務公開先進集體”、“成都市校風示范校”“成都市紅領巾示范校”“成都市陽光體育示范校”“成都市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成都市科技基點校” “成都市藝術教育示范校”“成都市現代教育技術示范校”等,王春校長也被評為青羊區(qū)“十佳校長”“特級校長”。
主要榮譽稱號:
1994、8 成都市優(yōu)秀青年教師
1996、1你成都市優(yōu)秀團員
1999、4 第七屆成都市優(yōu)秀青年稱號
2004、9 榮獲青羊區(qū)“十佳”校長
2006、9 榮獲“青羊名師”稱號
2008、9 被評為“成都市德育工作先進個人”
2009、6 四川省優(yōu)秀骨干教師
2011、9 青羊區(qū)特級校長
教育故事:
她,是一個熱愛教學的人;她,是一個熱愛學生的人;她,更是一個熱愛教育的人。她,就是勝西小學校長王春。在她辦公室墻上掛著一幅字:“寧靜致遠”,是由前任校長寫給她的,是她最喜歡的書法作品!
校長要有平常心
2001年,王春開始擔任勝西小學校長。她不熱衷行政,更沒想過做校長。即使是掛職副校長的半年,她也一直全身心投入在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老校長臨退休前對她說了一段話:
“你做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影響一個班的孩子。但是做校長,你同樣可以做一個優(yōu)秀的校長,影響比一個班多得多的孩子。你對教育的追求,可以擴展到更大的范圍,產生更大的影響。這個比你當優(yōu)秀的老師更有意義。”
王春覺得,這句話對她影響巨大。是啊,一個好校長,帶出一批優(yōu)秀的老師,建設一個優(yōu)質的學校,豈不是有更多地孩子和家長受益嗎?從此,她對辦學和做校長有了新的認識。
“我不覺得我作為校長要端一個架子。老師只有真正自覺去研究教育,他才能真正去改進教育,使他的學生受益。” 王校長從不對考試做硬性要求。“只要平常認認真真教學就好了。”遇到抽考,學校也從不加課。“給老師尊重和自由,他們就會自覺地去創(chuàng)造。”王春說。教育應是保持這樣一顆平常心,也許這就是勝西小學的教學質量能長期保持青羊區(qū)前列的法寶吧。
校長要有課程領導力
在實施課程改革的進程中,王春校長努力做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者、課程改革的實踐者、高尚師德身體力行的推廣者。因為她認為,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決定了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
首先,引導師生進行正確的角色定位。結合新課程的要求和實施前景,幫助教師明確自己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向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導師型轉變;教師應成為學生的促進者;教師還應成為研究者。
其次,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努力實現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研究“生態(tài)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最大程度地實現把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還給學生。
再次,重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整合課程資源。
在全區(qū)的語文校本研修展示活動中,王校長親自指導安排研修的內容與形式,和語文組老師一道,設計教案,反復觀摩和指導青年教師張婷的課堂教學,以體現學校生態(tài)課堂的追求。 同時,指導語文組針對課堂教學進行研究,設計觀察量表,找準觀察點,根據觀察記錄,討論改進課堂教學的意見。展示活動后,王校長還作了主題為“讓生命健康成長”的主題發(fā)言,解答各個學校語文老師提出的問題,展現出極高的課程領導能力。研修活動后,不少學校的老師說:“沒想到勝西的校長這么懂教學,還親自參加教學研究活動。”“勝西小學的教學質量高,原來是校長深入教學一線的原因!”……“生態(tài)課堂要深入研究,本身就很復雜。關鍵就是老師們要主動思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王校長常常對老師們說。
作為語文學科帶頭人,王校長帶出了一個高水平的語文團隊,由她親自指導的青年教師,近年來參加區(qū)級賽課都獲得一等獎。不僅如此,作為教育專家,王校長還負責了學校多項重要課題研究,特別是美術組對成都漆器的研究,在全國都有積極影響,研究內容選編進人民美術出版社發(fā)行的美術教材;指導主演老師賽課,還獲得了市、全國的一等獎。指導其它學科教師賽課,獲得了體育、音樂、數學、班隊等學科一等獎……
進勝西小學時,在校門口的宣傳欄上,最惹人矚目的就是那些五顏六色的社團招生廣告了。社團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則是家長。每天下午放學后,都有一個家長過來負責照管參與社團活動的孩子。學校只提供場地,家長則負責協(xié)調管理,招聘老師。
“社團補充了學校自身課程的不足。”王春說,“07年之前,探索素質教育,我們會有很多誤區(qū)。以為多搞一些文藝活動、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就是素質教育了。其實不是,素質教育應該是讓人的潛能和個性得到持續(xù)發(fā)展。
“引入社會資源的生態(tài)課程,也是要給學生一種意識,我們不光是要學習書本知識,必須要從生活中去學習。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評價體系,是一種過程性評價。”
通過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一直是王春追求的目標。因為,她深深地明白,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要具備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挑戰(zhàn)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