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工商學院藝術學院教師黨支部聚焦“非遺傳承與黨建引領”雙核心,由支部書記敬鵬飛帶領部分黨員教師及學生赴“年畫之鄉(xiāng)”綿竹市開展專題實踐活動;顒油ㄟ^田野調研、對話傳承人、沉浸式體驗、支部共建等模塊,探索高校黨建與文化傳承的深度耦合模式,為非遺活態(tài)傳承注入黨建活力。
活動第一站,探訪年畫村,感受非遺魅力。師生們一行走進綿竹年畫村和年畫展示館,親身感受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他們仔細觀賞《門神》《仕女圖》等經典作品,體會綿竹年畫六百年來形成的獨特藝術風格。在年畫村,傳統(tǒng)技藝與現(xiàn)代鄉(xiāng)村建設的完美融合,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非遺文化在鄉(xiāng)村振興中煥發(fā)的生機與活力。
隨后,師生們來到綿竹市劍南街道濱河西路社區(qū),開展“對話傳承人”非遺文化交流,黨員教師王婷婷擔任主持。
交流中,市級非遺傳承人陳建老師以“綿竹年畫的起源與傳承”為題,深入淺出地梳理了這項傳統(tǒng)技藝的千年文脈、獨特工藝美學及其當代傳承現(xiàn)狀。尤為榮幸的是,省級傳承人陳學彰老先生親臨現(xiàn)場,并攜其珍藏的清代《迎春圖》摹本進行展示。這幅被譽為“綿竹年畫藝術巔峰”的六米長卷,其精妙的構圖與鮮活的敘事令在場師生感受到了非遺魅力,贊嘆連連。
實踐環(huán)節(jié),師生體驗了綿竹年畫的繪制。陳建老師親自指導大家拓印、上色,一幅幅寓意吉祥的年畫作品在互動中誕生,黨建活動與非遺傳承的融合顯得格外生動。
活動尾聲,四川工商學院教師黨支部與綿竹市劍南街道濱河西路社區(qū)就“支部共建”達成初步合作意向。雙方將以年畫文化為紐帶,構建“黨建+非遺”平臺,未來在黨員教育、文化傳播、社會實踐等領域開展合作,開展“將課堂搬進非遺傳承人工作室”“黨員文化志愿服務”等項目,共同推動非遺傳承與基層黨建的雙向賦能。
此次綿竹之行,不僅是一次非遺文化的沉浸式學習,更是一次黨建引領下的文化傳承實踐。四川工商學院藝術學院教師黨支部通過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讓黨員師生在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同時為校地協(xié)同發(fā)展開辟了新路徑。未來,四川工商學院藝術學院將持續(xù)探索“黨建+非遺”模式,為增強文化自信、服務地方發(fā)展貢獻高校智慧。(王俊 通訊員 王婷婷)
四川工商學院,“黨建+非遺”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