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為大力推進成都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一線教師群體的教育科研活動科學、持續(xù)、有效的開展,由成都市教育學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業(yè)委員會與成都市溫江區(qū)教育科學研究培訓中心主辦的“在實踐中研究 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成都市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小課題成果展示會在溫江區(qū)王府外國語學校舉行。本次會議現(xiàn)場展示了成都市一線教師部分小課題優(yōu)秀成果,并邀請專家現(xiàn)場對教師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進行了專題講座。
會議伊始,成都王府外國語學校管小波校長首先代表學校對各位領導、專家、教師的到來致以熱烈的歡迎。管小波校長表示:“當今的教育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求教師探究、變革、成果。教育的新樣態(tài)就是倡導教師參與合作,參與實驗,參與創(chuàng)造。研究學生、研究課程、研究教學。”
首先由成都王府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的張旭老師呈現(xiàn)了一堂高品質的小古文課《曹沖稱象》,真可謂“課堂大氣顯真功,樂教善教真名師”。課上,張老師設計的范讀和師生對讀,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更是培養(yǎng)了學生朗讀小古文的語感。張老師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運用提煉的方法理解文本,老師再以追問的方式強調重點字詞的理解。
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改革發(fā)展研究所所長劉旭教授對本次課例進行詳細而專業(yè)的點評,他認為,張旭老師采用豐富多樣的方式去調動、引導學生思考,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體現(xiàn)了智慧的光芒閃爍。與此同時,劉旭教授也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助力教師們在課堂中更好的進行教學。
之后雙流區(qū)棠湖小學、邛崍市機關幼兒園、成都市成華小學、天府七中、棕北中學、電子科大實驗中學附小、鹽道街小學得勝分校與成都市大彎中學的老師分別代表學校分享了課題研究報告。學困生、戶外活動、教育戲劇、數(shù)學建模、對分課堂、國際理解、傳統(tǒng)文化、生成性教學,不同角度、不同學科的課題無不是老師們對專業(yè)的探索,對教學的研究。
最后,成都市錦江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賀慧以“基于學科實踐的教師教學問題研究策略”為主題作了專題講座。她從“為什么人類要研究科學”這個話題出發(fā),介紹了教師做教學研究的重要性,鼓勵老師們靜下心來多研究,多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教學質量。賀慧院長認為,課題研究成果是否有用,就要看是否有利于兒童成長。教師即研究者,如何選到有意義、有價值的課題研究,就要回到教學的本質:“學生、學科、學習。”(李永 毛逸舟 通訊員 駱丹)
成都王府承辦成都市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小課題成果展示會,成都王府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