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陽光溫柔,草木蔥蘢,正是播種希望、揮灑汗水的時節(jié)。在這個承載感恩與成長的月份里,成都市金沙小學四個校區(qū)的孩子們同步開啟了勞動月的特別旅程,共同譜寫成了一曲“大校匠心·小家耕趣”的勞動協(xié)奏曲。
A區(qū):知勞——農耕觀念浸潤
勞動的故事,從一把鐵鍬開始!爸獎凇r耕觀念浸潤”勞動課程以農耕項目為核心,依托金沙農場與春耕教室開展豐富活動。同學們在“春耕教室”里了解傳統(tǒng)農具演變,聆聽農耕文化的智慧傳承;在“秋收教室”里觸摸“汗滴禾下土”的深意。而在金沙農場里,同學們則親身投入農作物種植,從翻土播種再到收獲累累碩果,體驗農耕的辛勤與收獲的喜悅。通過實踐與學習,讓農耕觀念深入內心,培養(yǎng)勞動精神,體會“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內涵,傳承勤勞質樸的農耕美德,開啟一場別樣的勞動教育之旅。
B區(qū):行勞——勞動實踐深耕
為培養(yǎng)學生勞動實踐能力,弘揚傳統(tǒng)手工藝文化,金沙小學B區(qū)舉辦了以“巧手展風采,勞動潤童心”為主題的勞動技能比賽。
“翻飛、疊理”,凌亂的校服在低段小選手們利落的動作下變得方正整齊;“穿引、縫制”,五顏六色的棉布和細線在中段孩子們的手中變成了精致的香囊;“交織、纏繞”,一根根彩繩在高段孩子們的指尖起舞,最終編成象征祥瑞的中國結。這次比賽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更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創(chuàng)造的快樂。
C區(qū):匠勞——勞動技藝傳承
非遺扎染勞動實踐活動,則帶領孩子們走進指尖上的傳統(tǒng)藝術。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用皮筋、夾子將素白棉布扎出百變造型,在浸染時屏息觀察靛藍逐漸暈染的神奇過程。拆開捆扎時,放射紋、水波紋相繼綻放,每件作品都藏著獨一無二的驚喜。這節(jié)勞動手工課不僅讓傳統(tǒng)技藝在童心中生根發(fā)芽,更讓孩子們在捆扎浸染中領悟到:原來最美的圖案誕生于自己勤勞的雙手!
D區(qū):合勞——勞動協(xié)同拓展
D校區(qū)開展的“合勞·勞動協(xié)同拓展”主題實踐活動,構建了家庭、校園、社會三方聯(lián)動的勞動教育網絡。勞動協(xié)同拓展活動分為“家庭勞動契約”與“社區(qū)微公益”兩部分: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收納整理、時令烹飪等任務,在生活課堂中培養(yǎng)責任感;學生走進社區(qū),參與垃圾分類宣傳、助老送暖、公共設施維護等志愿行動,在真實社會中體悟奉獻價值。通過家校社協(xié)同評價機制,讓勞動教育從家庭自理力、校園服務力延伸到社會責任力,編織貫通生活、學習與社會的成長經緯。
從田野到教室,從手工到志愿,從家庭到社會,在這場以“知勞·行勞·匠勞·合勞”為主線的行動中,金沙小學將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孩子們的生活。他們在勞動中學會珍惜、感恩、創(chuàng)造和堅持,感受到了“勞動最光榮”的真諦。(賴波 通訊員 張付英 戴心怡 何茜)
金沙小學,勞動月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