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課題明方向,中和中學構建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新模式

來源:成都市中和中學  作者:陳海燕 通訊員 方芳 文萱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22-12-13

歲寒三友,彰顯冬之本色;研精究微,乃課題之精髓。為扎實推進課題研究,更好地促進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推動校園文化建設,12月11日上午,四川省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課題《新時代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研究》研討會在成都市中和中學德政樓一會議室順利舉行。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本次會議邀請到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全國高校美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紅色音樂文化傳播研究中心負責人、江蘇省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音樂分會常務理事徐元勇博士到會做課題指導。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會議第一項,由課題組主研人員介紹課題組在地方紅色音樂文化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領域已經(jīng)開展或計劃開展的一些主要工作。VGy四川教育在線

四川省教科院高中音樂教研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音樂學科教研基地常務負責人牛琴老師從開發(fā)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四個方面進行了發(fā)言。牛琴老師介紹到:近年來,課題組通過拜訪權威專家、收集文獻資料、進行田野調查、研發(fā)校本教材等研究路徑收集了大量本地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同時挖掘出了大量紅色音樂中的思政元素,建立了新課標背景下的“音樂思政課程體系”。課題組還采用“唱經(jīng)典片段、賞作品表達、悟文化內(nèi)涵、演時代新篇”等教學方式積極進行教學實踐探索,發(fā)展學生基于核心素養(yǎng)觀念下的審美情感、審美思維、審美觀念等素養(yǎng)能力,開啟學生對紅色文化音樂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接著,課題組成員成都市名師工作室領銜人、成都市郫都區(qū)第一中學音樂教師周笛介紹了課題組在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領域所做的探索:立足于教材,梳理教材中的紅色音樂進行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再以點帶面引導學生了解紅色音樂文化,從而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熏陶感染,用音樂的力量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隨后,課題組成員成都高新區(qū)中學音樂教研員、成都市中和中學音樂教師方芳談到紅色音樂特色課程是以紅色音樂為主題的綜合性課程體系,開發(fā)和實施個性化、重實踐的跨學科紅色音樂融合課程是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課程建設要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中心,以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理念為指導,運用紅色音樂特色課程作為載體,促進學生知情意行信多維度全面?zhèn)性化發(fā)展,注重實踐和直接經(jīng)驗在學生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會議第二項,由徐元勇院長作出指導。徐院長在聽取了三位老師的發(fā)言之后,對本課題表示了高度的認可和贊揚。同時強調,區(qū)域性的紅色文化音樂在開發(fā)利用后應該上升到國家層面,按照各學段學生特點分層分段的研究教學方法,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認識與現(xiàn)實需求。紅色音樂的課程教學要“不喊口號,不打標簽”潛移默化地浸潤式進行。徐院長希望課題組成員們能找準紅色音樂的教育點、感知點和動情點,要緊緊圍繞美育教育的四個維度,用紅色音樂的精神內(nèi)涵感染學生,在紅色音樂課程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有文化素養(yǎng)、有理想信念、有愛國情懷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VGy四川教育在線

本次課題研討會在徐元勇院長高屋建瓴的指導中落下帷幕,為課題組研究之路指明了方向。課題組成員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課題研究工作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課題明方向,研究促提升”,全體課題組成員將團結協(xié)作、共同努力,積極推進紅色音樂特色課程的建設,助力紅色基因在青少年學生中的文化傳承,構建紅色文化融入中小學音樂教育新模式。(陳海燕 通訊員 方芳 文萱VGy四川教育在線

中和中學,課題研討會
責任編輯:管理員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wǎng)整理發(fā)布

最火資訊

網(wǎng)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3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川網(wǎng)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lián)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