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體育課邂逅應急救援,當運動場變身生命教育場,會擦出怎樣的火花?5月16日,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水井坊校區(qū)以一場別開生面的跨學科教學實踐,點燃錦江區(qū)中學體育跨學科專題研討活動,同時也為火熱進行中的球類活動月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錦江區(qū)體育教育工作者齊聚育才,共同見證一場融合運動激情、生命教育與學科創(chuàng)新的跨界教育盛宴。
沉浸課堂育生命:跨學科教學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操場臨時搭建的“應急救援實訓基地”中,何彪老師帶來融合體育與生命教育的示范課《生命安全——應急逃生》。
“火災逃生黃金時間有多長?”“不同場景如何選擇最佳逃生方式?”通過模擬煙霧逃生、滅火裝置實操、路線判斷訓練等活動,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奔跑、交流、思考,在跨學科情境中習得關鍵生存技能。課程巧妙融合了物理知識、生物常識與公共安全知識,生動演繹了體育課程作為生命教育主陣地的育人價值。
競技賽場燃熱血:球類聯賽釋放青春激情
活動現場,與會教師代表同步觀摩了“育才杯”球類聯賽的火熱現場。
籃球賽場,精準傳球與默契配合層層推進,排球網前,騰空攔網與奮力救球交替上演,運動員們的每一次拼搏都點燃觀眾激情。記分實時更新,啦啦隊的歡呼與掌聲交織,構成校園里最動感的節(jié)奏。值得一提的是,聯賽中專門設置的“運動損傷應急處理”實訓演練,將體育競技與生命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不僅增強了學生應對突發(fā)狀況的能力,也實現了體育課堂“育身”與“育德”的雙重價值。
籃球比賽現場
排球比賽現場
智慧共享平臺:教學理念深度交鋒
在隨后的教研分享環(huán)節(jié),賈彥彬老師以《五育融合視域下的體育育人實踐》為題,深度解讀學!叭S一體”體育課程體系:基礎課程夯實體能,拓展課程發(fā)展特長,創(chuàng)新課程提升素養(yǎng),構建全鏈條育人路徑,贏得參會教師高度認同。
緊接著,何彪老師對本次示范課進行課例解構,詳細剖析“項目式學習+體育教學”的融合路徑,從課程設計、資源準備到評價機制,呈現了一條具有推廣價值的跨學科教學范式。
專家引領賦能:跨界思維拓展教育邊界
在學術廳的專題分享中,錦江區(qū)體育教研員楊偉老師以“三個突破”為關鍵詞,精準總結此次研討的價值:突破學科邊界、突破場地限制、突破評價維度,他還首次提出打造“15分鐘應急教育圈”的本土化實施路徑,進一步推動體育與生命教育深度融合。
壓軸登場的成都市教研員羅亞和老師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考》為題,系統解析體育跨學科教學從“學科+”走向“超學科”的路徑策略,結合20余個典型課程案例,為參會教師打開更寬廣的教學視野,也讓大家深刻感受到教育創(chuàng)新的生命力正悄然在運動場上拔節(jié)生長。
一次跨學科實踐,照見的是課堂的無限可能;一次理念的融合,打開的是教育的全新維度。從“體育+生命教育”的探索出發(fā),七中育才用一場實踐告訴大家:真正有力量的課堂,源于對學生真實需求的回應;真正有溫度的教育,來自學科之間彼此照亮的勇氣。
未來,七中育才將繼續(xù)以“課程整合”為驅動、以“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推動“體育+”深度嵌入學校教育生態(tài)。在更廣闊的教學場域中打破邊界、激發(fā)協同,讓體育不僅強健體魄,更涵養(yǎng)品格、啟迪智慧、點亮生命。
在教育的賽道上,學校愿始終奔跑在“為成長賦能”的路上,用跨界融合之力,托舉每一位學生向陽而生、全力生長!(江蕾 通訊員 蔣東源 張睦平 袁子婷)
“體育+生命教育”,燃動校園,七中育才,跨學科實踐,打造成長“硬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