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李國銀背著豬草被母親肖淑華牽著回家。
每天早晚,眉山仁壽清水鎮(zhèn)紅沙村3組的鄉(xiāng)村道路上,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一幕:83歲的母親肖淑華牽著47歲失明兒子李國銀的手,沿著小路慢慢走到田間地頭,干完活,再由李國銀將豬草等背上,牽著母親的手回家。
“出門靠媽媽,出力靠我,她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她。”李國銀說。
母牽兒下地 兒背物回家
7月17日下午17時,最后一班客車從李國銀家附近經(jīng)過,喇叭聲一響,就是肖淑華午休起床的時間。肖淑華起床休息片刻后,李國銀徑直走向兔舍,拿出鐮刀背上背簍,站在了地壩中。捋一捋滿頭白發(fā),肖淑華走向李國銀,還有兩步的距離,李國銀就伸出左手,肖淑華右手自然地抓住,十指交叉,向屋外的村道走去。 一路上,肖淑華母子和村民互相熱情地打著招呼,腳下卻沒停著,轉(zhuǎn)入小路后,兩人的速度慢了下來,但步調(diào)一致起來,通常是肖淑華的腳剛離開,李國銀的腳就幾乎準確無誤地踏上去。
不到2里的路,兩人走了將近半小時,目的地的田地里草很茂盛,李國銀割草也很熟練,兩人不到半小時就割滿了一背簍,李國銀背上背簍后,肖淑華又牽起了李國銀的手,天邊夕陽西下,母子倆開始返程。
跌倒后媽媽未放手
李國銀記不起是哪一年開始被媽媽牽著外出干農(nóng)活、背草的了。但他記得,第一次決定外出幫媽媽干農(nóng)活是自己10多歲的時候,有天媽媽背著一背柴回來,坐在屋檐下,累得不停喘氣。第二天,李國銀就背上背簍,要求媽媽牽著自己出去了,那一天開始,無論是出門種地還是砍柴,肖淑華就成了李國銀的眼睛,村子里多了一道令人動容的風(fēng)景線。
2016年8月左右的一天,李國銀和肖淑華外出收玉米,回家途中,在過一個離地3厘米左右的木橋時,李國銀腳下一滑,一背簍的玉米側(cè)向一邊,李國銀重心不穩(wěn),倒在了旁邊地里。就在李國銀倒地的一瞬間,肖淑華的手卻更加用力地抓住李國銀,結(jié)果,兩人都倒在了地里。倒在地上的李國銀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媽媽竟然還抓著自己的手沒有松開。
村里的精準扶貧對象
整天笑呵呵的李國銀并非沒有煩惱:姊妹三人,李國銀排行老三,姐姐嫁出去多年,平時很少回來,分家出去的哥哥長期臥病在床,李國銀和父母相依為命,李國銀父親去世后,家中就只剩下李國銀母子兩人。也有人給李國銀介紹過一個腿腳不便的女孩子,但被李國銀拒絕了:我們這樣,只能養(yǎng)活自己,還談什么對象呢?
李國銀家被列為了精準扶貧對象,村上不但為李國銀母子兩人辦理了低保和五保,2016年開始,村上還為其提供錢等購買豬崽和兔苗,2016年,李國銀母子兩人人均純收入約為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