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青羊區(qū)教科院開展了五年級數學教研活動。教研員劉艷老師就五年級上冊教材進行了深度解讀,劉艷老師就教科院正在研究和推行的“結構化思維”進行介紹。隨后,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薛倩倩、李燕、鄭曉梅、趙珣和徐靜幾位老師代表東小數學組做了《以結構化思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專題匯報。
教研員劉艷老師
老師們分別從理解結構化、實現課堂結構化、實現作業(yè)結構化、在學習閉環(huán)中實現結構化等四個層面進行了“以結構化思維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主題匯報。
徐靜老師介紹了東城根街小學研究結構化思維的歷程,并結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闡述了結構化思維的內涵。
鄭曉梅老師從課堂出發(fā),為老師們推薦了課堂中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通過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兩個方面詳細介紹了如何實現課堂的結構化。
薛倩倩老師分享了東城根街小學對不同階段孩子設計的、不同層面的作業(yè),希望通過“看得見”的方式呈現知識結構性,增強學生對結構關聯(lián)的敏感性,帶動思維向更高層面發(fā)展。
最后,李燕、趙珣老師帶領大家一同去經歷學習閉環(huán)中結構化的過程,感受如何讓數學素養(yǎng)真正落地。
以結構化思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不是什么“前沿理論”,而是回到數學教育和數學學習最樸素的起點。(賴波)
青羊區(qū)教科院教研活動,東城根街小學教師代表作專題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