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上午,成都市菜單培訓——促進3C知識形成的深度學習策略系列課程在成都大學附屬小學順利舉行。
出席本次活動的有龍泉驛區(qū)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邵瑋,成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副校長、特級教師鄭惠瓊,龍泉驛區(qū)第三小學校教科室主任李年紅以及全區(qū)四年級數(shù)學教師和部分區(qū)外教師。本次活動由成都大學附屬小學楊佳佳主持。
活動伊始,李年紅老師從教材和課程標準出發(fā),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乘法分配律》一課為例解讀小學數(shù)學“3C知識”及其建構。“3C知識”是什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3C知識”是什么樣子?怎樣找出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3C知識”?李老師以問題為導向,引發(fā)老師思考。隨后帶領老師們聚焦教材,從教學情景、問題串、人物對話、要點提示五個視角挖掘“3C”知識梳理策略,讓老師們從點到面,在教材中看“3C”,在課堂中辨“3C”。
隨后,邵瑋老師以《乘法分配律》為例分享了小學數(shù)學教材陳述性知識的“四學”實施措施。邵老師從“四學”的時間背景出發(fā),對比學生“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學習內容保留率,用真實數(shù)據(jù)說話,凸顯出從“知識中心”走向“學生中心”才是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本質回歸,強調了“把學習真正還給學生”的重要性。
在邵老師的精彩分享中,重點介紹了“陳述性知識的四學實施策略”,邵老師從基本概念入手,結合《乘法分配律》教材內容,引導老師們發(fā)掘其中的情景陳述、符號陳述、概念陳述、命題陳述和模型陳述。邵老師還以教學中的“溝通形式”為例,剖析四學與思維發(fā)展的關系,以核心問題為載體,鼓勵學生在首學中抽象與概括,在互學中對比與分析,在群學中整理與重組,在共學中梳理與提煉,把課堂真正還給孩子,讓孩子們在溝通中學習。
隨后,成都大學附屬小學的蔣亞君老師帶著四年級的孩子們?yōu)榇蠹艺宫F(xiàn)了一堂《乘法分配律》的變式練習課。蔣老師從口算游戲出發(fā),引導孩子們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乘法計算“法寶”。學生們在“四學”中與自己對話,與同學對話,與老師對話,并對乘法分配律有了更深的認識。
接著,成都大學附屬小學數(shù)學教研組長楊秀琪老師就蔣老師的《乘法分配律》變式練習一課進行說課。楊老師從變式練習的含義出發(fā),對標教材解讀3C,挖掘教材中的變式點和拓展點,立足學生前測題單的真實情況剖析學情,縱向和橫向雙維度梳理乘法分配律各類型之間的“變”與“不變”。
最后,成都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小學副校長鄭惠瓊為老師們帶來了《陳述性知識及其教學》主題講座,從陳述性知識的意義解讀、主要表征、形成策略和四學策略四個角度,分享了陳述性知識的相關要點。鄭惠瓊副校長還以《角的度量》一課為例,解析教師和學生在“四學”環(huán)節(jié)中陳述性知識的實施策略。
一次次的研討促進師生一次次的思考,一次次的進步。通過此次活動老師們對3C知識形成進行深度學習,老師們心中的3C知識種子得以澆灌。希望借助此次活動契機,教師們能建構教材分析策略,優(yōu)化教學實踐過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賴波 通訊員 倪婕 楊秀琪)
成大附小,成都市菜單培訓,促進 3C 知識形成的深度學習策略系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