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落幕的三月,既為童年成長鋪墊了絢爛春色,也揭開了機關三幼教育集團本學期首次課程審議的序幕。圍繞尋找新“視”界系列教育活動,成都市金牛區(qū)機關第三幼兒園(以下簡稱:機關三幼)展開了新一輪教育反思和專業(yè)審視。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彭俊英教授帶領其團隊參與了本次園級課程審議活動。北新分園、王賈橋分園教職工進行了線上觀摩。
教學園長熊玫聚焦“我愛媽媽”與“尋找春天”主題詞,從背景緣起、過程推進、價值所在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活動,并拋出了如下問題以便更好地聚焦審議:兒童視角的真正內涵、活動中是否有所體現、成人視角與兒童視角的占比如何……
小二班楊茹老師代表小班組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回顧,通過《你好,媽媽》的分享展現了班級幼兒借助集體討論、回顧照片、角色扮演等不同形式,對“媽媽”一詞獨具兒童化的解讀、認識和展示。
中三班陳歡老師作為中班組代表分享了《“叮咚”您有一封信請查收》,從班級幼兒熱衷“郵遞員”語言游戲這一現象延展出以“寄信”形式向媽媽傳遞愛意的系列活動,通過播放視頻讓明信片的誕生、聰慧小郵局成立、收信后的家長反饋等有愛畫面一一閃現。
大一班文世選老師分享了《聰慧園·春天里》,他深入了解班級兒童對春天的已有認識,巧妙拋出有關春天的一系列提問,讓孩子們走進戶外發(fā)現春天,用詩歌化的語言描摹春天,通過一壇泡菜,品嘗來自去年春天的饋贈……運用視覺、知覺、味覺、嗅覺等探索方式,在童心深處掀起一場有關春天的感官盛宴。
審議過程中,參會教師各抒己見。“成人視角存在的必要性?”“課程預設和教師主導的界限區(qū)分?”……來自一線教師的實踐困惑與來自專家學者的對話回應,在一次次語言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匯成了一種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共鳴。
在專家點評環(huán)節(jié),彭俊英教授對本次分享中教師呈現的專業(yè)性再度給予充分肯定,同時她用深入淺出的話語向老師們答疑解惑、指點迷津,表示成人視角和兒童視角并行不悖,課程的預設與生成不能非此即彼,應該視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現實需要、發(fā)展水平和活動本身的難易度彈性調整。
機關三幼教育集團總園長高翔表示,教師在預設前要盡可能全面思考活動對兒童的發(fā)展點是什么?同一主題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挑戰(zhàn)是什么?她勉勵老師們要在下一月的課程審議中盡可能地呈現相關思考和對應行動,教師還應加強對個別差異的關注和精準支持,從而促進活動更好地深入。
帶著新的反思與期許,機三人再度踏上了躬耕教育的旅程。既要腳踏實地,也要仰望星空。(江蕾)
成都市金牛區(qū)機關第三幼兒園,尋找新“視”界,園級課程審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