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究怎樣在小學階段奠定孩子品德成長的第一步,成都市雙流區(qū)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開展教師培訓之班主任專項培訓,培訓會上,擁有32年教學經歷的孫曉暉老師帶來了她的“修身班會課”。
孫曉暉:正高級教師,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中小學名班主任,成都市“常青樹”計劃學術導師工作室領銜人。主持四川省資助金重點課題榮獲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榮獲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出版教育專著三部,其中兩部獲成都市人民政府哲社獎。
孫老師首先向大家提問,在小學階段,品格、習慣與學業(yè)有成,三者之間有著怎樣的先后、主次關系呢?大家異口同聲地選擇好習慣的培養(yǎng)在小學階段最重要。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的《品德發(fā)展心理學》中指出:德育的目的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金盛華說:“習慣是品格的最高形式”。朱永新認為:“教育就是要把難以摸索的‘素養(yǎng)’,變成可以培養(yǎng)的‘習慣’”。由此可見,好的習慣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墒牵趯嶋H教育實踐中,習慣培養(yǎng)往往收效甚微。孫老師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所在:那是因為各學段缺乏一條科學的習慣內容體系,同時缺乏科學的培養(yǎng)方式。
孫老師對比了中美英三國的小學生守則,很容易發(fā)現(xiàn)英、美兩國對行為習慣的要求更加具體、細致。那么,怎樣具體培養(yǎng)小學生的行為習慣?什么時候培養(yǎng)習慣?培養(yǎng)習慣有哪些策略呢?孫老師分享了她的修身班會課。
擔當法+故事法是修身班會課的核心,一堂修身班會課由擔當總結、教師評價、故事講述、教師引領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組成,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孫老師的修身班會課已經構建了系統(tǒng)、規(guī)范的班會課程化體系。老師們聽得最多的是“顏值”擔當,可是在孫老師的班上,卻有各種各樣的“擔當”——擦黑板擔當、電器擔當、圖書擔當、“校牌總監(jiān)”、“花卉仙子”、“發(fā)型總督”等等。在一個班級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擔當”,比起傳統(tǒng)的班級班干部設置,這樣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孫老師為老師們分享了小學低端、小學中段、小學高段的“擔當表”,年齡越小的孩子,承擔的任務就更加具體詳細。
在孫老師分享的修身班會視頻中可以看到,每一個孩子都是班級事務的參與者、管理者、評價者。修身班會課上,孩子們互相就同學所做的事進行表揚和提建議,充分利用了學生更加看重同伴評價的心理特點?斩吹恼f教和僵硬的教育方法,是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觀因素。于是,孫老師的修身班會上有關鍵的“故事引領”環(huán)節(jié),如何開展“故事引領”,孫老師總結為“一講、二聯(lián)、三夸贊”。教師要學會道德敘事,成為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才能與學生進行更好的教育對話。
修身班會課聚焦學生的實際生活,關注學生不同學段的價值取向需求,在情感上與學生平等溝通。無數(shù)次實踐證明,孫老師的修身班會課不僅促進了學生優(yōu)秀品格的養(yǎng)成,而且也讓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真正實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小學的德育其實就是習慣教育,讓每一個孩子擔當起班級的責任,成為自己的主人。孫老師的修身班會課,為教師們今后的德育工作展開了一片更開闊的園地。(江蕾)
成都市雙流區(qū)實驗小學,班主任專項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