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館教育,讓學習走向真實而深刻。
“雙減”政策的出臺直接限制了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的規(guī)模,縮減了其進行課外培訓的時長。然而,治教培機構易,治教育焦慮難。如果學生沒有在學校享受到高質(zhì)量的教育,對培訓的需求很可能還會通過其他手段滿足。守住學校這一主陣地就是守住“雙減”的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能將“雙減”落實到底。
朱永新教授在《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一書中提到:“未來,物理形態(tài)的學校,鋼筋水泥,磚瓦花木,依然如故,但是,傳統(tǒng)的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未來的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qū),也可以在學校校園……”
場館教育具有鮮明的情境性、自主選擇性、主動探究性以及學習結果的多元性等特點,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雙減”背景下,探索場館教育與學校教育整合的有效途徑,努力做到減負提質(zh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更是意義非凡。讓場館教育真正融入學校教育,成為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拼圖需要館校協(xié)同,構建完整的學習圈,讓學習走向真實而深刻。
校內(nèi)與校外
校外場館學習
社會即課堂,場館即課程。突破校園的無邊界學習是未來學習方式的特征之一,學生的學習場所不再固定,教師可以在博物館和企業(yè)等地方,擴寬學生的視野,使之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也使學生的公共意識得到培養(yǎng),在學習中學會聆聽及沉靜的觀賞。
校內(nèi)場館學習
小學校里的“大世界”,成都市東城根街小學校園特色場館已成為孩子們的學習樂園。這些極具特色的場館坐落在校園里,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成為老師教學的好幫手。為學生們搭建起了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成長平臺。
線下與線上
線下?lián)碛衅び梆^、藏式版畫館、紙藝館。
皮影館:東城根街小學作為成都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10所傳承基地學校之一,皮影一直是該校弘揚傳統(tǒng)文化,傳承民間藝術的研究項目。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學校開發(fā)了一系列學校特色皮影校本課程,讓學生在畫皮影、剪皮影、做皮影的過程中去傳承創(chuàng)新皮影這一民族傳統(tǒng)文化。
藏式版畫館:古老而悠久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寶庫中一捧色彩斑斕的美麗花朵。在同漢文化等其他文化相互影響和不斷交融中,創(chuàng)造出了藏戲、壁畫、唐卡、藏式版畫、藏式雕塑等絢爛多姿的文化,引導和鼓勵學生了解藏族的風土人情,感知更加廣闊和豐富多彩的世界。
紙藝館:孩子的想象是詩意的,山水草木皆有趣;孩子的小手是靈巧的,件件作品皆有味。孩子們以紙為材,以心造像,以意變形,共享成長的樂趣。
線上擁有云美術館。觀眾可以通過“云展廳”足不出戶、身臨其境地欣賞全部展出作品。
挖掘新媒體領域,探討、探索未來的美術館形態(tài)、未來的藝術形態(tài)、未來美術館與觀眾的關系。
學校即場館
以巴金文化為基底的東小校園文化如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校園的各個角落,滲透于師生的觀念與行為舉止中。這種文化不是灌輸式的,也不是說教式的,而是一種融匯心靈、催人向上的健康風氣。在孩子們的成長中,他們可能會遺忘某次課堂的學習內(nèi)容,但他們從校園文化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慢慢浸透滋養(yǎng)的素養(yǎng),會伴隨其一生。
有展示
放飛想象翅膀創(chuàng)造藝術校園,校園即展廳,各種空余的角落都有同學們美的作品。
有體驗
原來“大師”就在身邊,充分顯示了東娃們在主動聯(lián)系生活,表達自我,創(chuàng)意表達上的長足發(fā)展。
有對話
東娃們通過美術作品,品賞“美育”教育理念的潤美之色,在一幅幅美術作品中與作者對話,陶冶藝術情操,收獲審美愉悅。
有反響
收獲藝術教育成果為未來學校發(fā)展再增添新動力。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要教學做合一。”場館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讓場館教育真正融入學校教育,構建完整的學習圈,讓學生學習走向真實而深刻。(賴波 通訊員 蘇芝林)
小學校,大場館,東城根街小學,場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