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大邑縣沙渠學校在春日的晨曦中迎來了“‘春’意滿園 ‘分’至沓來”主題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二十四節(jié)氣課程的實施,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為基礎,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與勞動之趣,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啟迪學生熱愛生活,養(yǎng)成尊重自然、勇于實踐、樂于探究的良好品質。
活動在春日暖陽中拉開帷幕。副校長倪亞波為活動致辭,寄語學生們在春天的懷抱中感受自然之美、勞動之趣。學生代表用稚嫩卻充滿熱情的聲音,表達了對春天的無限熱愛與期待。學校專職副書記楊虎為班級分發(fā)工具,黨支部書記、校長張勇宣布活動正式開始,校園瞬間被春日的活力點燃。
春之印記,留住美好
在百草園勞動實踐基地長廊,同學們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開啟了“春之印記”之旅。他們穿梭于校園,收集花瓣、樹葉,用巧手制作干花標本。一幅幅充滿春意的作品,將春天的美好定格在時光里,也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每一片花瓣、每一片樹葉,都是春天的禮物,也是孩子們與自然對話的橋梁。
春之耕種,體驗農趣
春耕,不僅是播種希望,更是與自然的約定。同學們走進學校勞動實踐基地,體驗農耕之趣。勞動輔導員的講解讓孩子們對春耕有了更深的理解。翻地、播種、澆水、除草……孩子們在汗水中感受勞動的艱辛,也懂得了“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
春之詩韻,歌頌希望
春天不是季節(jié),而是一種心境。春日小詩創(chuàng)作朗誦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誦讀經典春日詩詞,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小詩。他們用稚嫩卻真摯的語言,歌頌春天的希望與美好,聲情并茂的朗誦讓整個校園沉浸在詩意的春光中。通過春日詩詞創(chuàng)作,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培養(yǎng)家國情懷。
春之物語,科學揭秘
同學們走進尺規(guī)園,開啟了一場春分科普戶外課。從春分的由來到物候現象,孩子們在觀察與記錄中感受自然的奇妙變化,探索春天的科學奧秘,激發(fā)了他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探索精神。
春之畫卷,繪夢未來
學校操場上,百米春日畫卷創(chuàng)作活動正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春日長卷,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心中的春天。五彩斑斕的色彩、天馬行空的想象讓春天的畫卷充滿生機與夢想。孩子們學會了用眼睛觀察自然之美,用心靈感受生活之趣,用雙手表達內心之情。
此次活動,大邑縣沙渠學校秉持“讓真善美因子浸潤孩子的一生”的辦學理念,構建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基礎,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綜合實踐、心理健康等為翼的“傳統文化+”德育課程體系。該課程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維實踐空間,通過體驗式課堂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沙渠學子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升。
春分已至,萬物可期。大邑縣沙渠學校的學子們正以蓬勃的朝氣,迎接每一個充滿希望的春天。愿他們如春日的幼苗,在陽光與雨露的滋養(yǎng)下,茁壯成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絢爛光芒!(張紅 通訊員 李曦)
大邑縣沙渠學校,“春分”,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