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校園里,大邑縣潘家街小學的課間時光充滿活力與歡笑。為打造更具教育意義的課間生活,學校將課間延長至十五分鐘,構建 “1-5-50” 健康體育活動模式,各年級立足學生特點,充分利用校園空間,推出特色課間游戲,讓課間成為學生成長的 “能量補給站”。
分齡設計,讓游戲適配成長需求
一年級以 “童趣啟蒙” 為主題,將傳統(tǒng)翻花繩玩出新意。彩繩在孩子們指尖穿梭,變出 “降落傘”“小星星” 等造型,既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與合作意識;二年級聚焦 “協(xié)作初探”,象棋對弈培養(yǎng)邏輯思維,“蘿卜蹲” 游戲則通過趣味互動提升反應力,讓學生在動靜結合中收獲快樂。
傳統(tǒng)創(chuàng)新,文化傳承融入課間
三四年級的課間游戲彰顯文化與挑戰(zhàn)特色。三年級的挑小棍、五子棋等傳統(tǒng)游戲,在桌面方寸間鍛煉觀察力與策略思維;四年級學生則專注于魔方挑戰(zhàn),指尖飛轉間破解空間密碼,不少學生表示玩魔方后幾何學習更輕松,專注力也顯著提升。
活力升級,體能智慧雙提升
高年級課間游戲更注重綜合能力培養(yǎng)。五年級學生在 “跳房子” 游戲中丈量數(shù)字方格,將幾何知識與趣味運動結合;六年級的乒乓球活動成為體能訓練場,同學們揮拍競技,既提升身體素質,又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
從低年級的趣味啟蒙到高年級的智慧體能升級,潘家街小學通過特色課間游戲,將素質教育融入日常校園生活。這些充滿創(chuàng)意的課間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更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實踐課堂。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收獲的不僅是游戲的快樂,更是成長路上寶貴的能力與自信。(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