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AI大咖”走進“存古夜話”,解碼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育未來

來源:存古學堂  作者:賴波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25-03-04

當古老的琴弦震顫出量子力學的頻率,當《計算機之歌》的韻腳叩擊著圖靈機的邏輯門,在2025年3月1日晚7點的“存古夜話親子公益課堂”上,來自街道、社區(qū)及四川省散文學會青少年作家培養(yǎng)基地的30余個家庭和多名中小學教師、大學生等齊聚一堂,深度參與了一場名為“DeepSeek之火及未來的計算”的思維盛宴。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1.png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主講人趙川副教授深耕AI基礎、自然語言20余年,執(zhí)教成都理工大學信息科技與技術學院,也是國際科學家詩社的創(chuàng)立者,被稱為“用科學和藝術兩條腿走路的科學家”。針對當下家長最關切的教育命題,她用哪吒的“三昧真火”、錢學森先生的“賽博靈境”等比喻,將復雜的人工智能理論變成通俗易懂的教育指南,為未來教育的方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面對家長們的疑慮:“人工智能在逐步取代很多現(xiàn)有職業(yè),我們和孩子如何應對這一新形勢?”趙教授特別強調(diào):“AI時代的孩子需要強健體魄、文學底蘊和審美感知力,這才是無法被算法替代的‘護城河’!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在趙川教授的引導下,家長們逐漸領會了未來教育的“三大競爭力”——第一,文學素養(yǎng),讓孩子從字詞感知生命溫度。孩子能品出“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生命力,才是真正戰(zhàn)勝AI流水線創(chuàng)作的能力。第二,審美創(chuàng)造,用傳統(tǒng)美學激活AI“靈魂”。孩子能看懂中國古畫色譜背后隱藏的審美哲學,這不僅是中國畫顏料配比,更是“道法自然”的中國傳統(tǒng)審美思維,用這種思維調(diào)教AI,作品才有靈魂。第三,強健體魄,運動改造大腦,運動數(shù)據(jù)驅動文化認知。人類的核心優(yōu)勢在于“身體化認知”,在AI時代,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不僅未被削弱,反而因為技術革新帶來的生活方式巨變而愈發(fā)關鍵,家長在當下應該更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運動能力。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此外,趙川教授還在現(xiàn)場展示了她父親使用過的計算尺以及算盤等工具,讓大家深刻體會到計算工具的飛速革新。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4.png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圖片5.png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音樂可以作為一種計算嗎?AI能與音樂發(fā)生怎樣的碰撞?趙川教授的學生、跨界音樂人林森和羅緣也來到現(xiàn)場,他們和趙教授一起,用中國古代樂器“瑟”帶領家長和孩子們現(xiàn)場演繹了《眼淚為什么是咸的》《藍雪花》等原創(chuàng)兒歌曲目。趙川教授結合AI原理以及藝術表達解析了AI如何“聽懂”童謠的想象力。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最后,大家在趙川教授原創(chuàng)的《計算機之歌》中,感悟了現(xiàn)代工具與古代智慧美的結合。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萬世良愿,眾生之夢,精誠晶智,此機天機。系出名門,抱負弘深,邃密群科,瞬息億演……”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歌聲和節(jié)奏穿越數(shù)字洪流,為所有參與者注入了一種信念:在算法重構世界的年代,唯有堅守“人之所以為人”,方能繼續(xù)書寫碳基生命的詩篇。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在兩小時的分享中,大家獲益良多:“原來AI時代的教育密碼,不僅藏在科技里,還要把老祖宗的智慧煉成孩子的基本功!”“當AI能寫詩作畫,更要讓孩子從汗水中感知‘鋤禾日當午’,用心眼看見‘江流天地外’。”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存古學堂院長楊菁芝介紹,為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人文教育基地”建設,探索校家社資源整合模式,結合社區(qū)“全齡友好”建設需求,打造公益教育品牌活動,2025年2月22日起,由四川省散文學會、成都市武侯區(qū)黌門街社區(qū)主辦,存古學堂承辦的“存古夜話·親子公益課程”于每周六晚推出。當天的講座是“存古夜話”系列活動的第二期,存古學堂將繼續(xù)突破傳統(tǒng)教育場域,讓優(yōu)質教育資源惠及更多家庭。(賴波)vkJ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存古夜話,存古夜話親子公益課
責任編輯:楊慶虹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wǎng)整理發(fā)布

最火資訊

網(wǎng)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 川公網(wǎng)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川網(wǎng)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lián)系QQ443652